启动战舰的第一步是获取设计图并收集建造材料。设计图可通过完成任务、参与活动或市场交易获得,完整的设计图能显著提升舰船性能。材料分为通用基础材料和特定高级材料,前者通过采矿或击败敌人获取,后者需在特定地图或活动中收集。材料准备需根据舰船类型合理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建造过程中需注意时间消耗,可通过道具或技术研究缩短工期。
舰船建造完成后需进行技术强化与加点配置。技术值通过战斗或任务获取,也可通过蓝图研究补充。加点需根据舰船定位调整,例如输出类舰船优先强化武器系统,防御类侧重装甲抗性,修复类专注无人机维修能力。侦察型舰船需最大化动力系统,而载机类舰船则需强化舰载机坞舱。加点顺序应遵循策略技能>冷却缩减>暴击>伤害的优先级逻辑。
舰队编组需综合考虑站位与功能搭配。战舰分为前排(防御)、中排(均衡)和后排(输出)三个站位,装甲型舰船通常置于前排吸收伤害,火力型舰船居中后排保证输出环境。编队时需平衡五种功能类型:输出、防御、修复、防空和载机。特殊区域如小行星稀疏区或高能辐射区会限制舰船类型,需提前调整舰队构成以适应地形限制。
实战部署需结合战略意图与战场环境。母舰等大型舰船需通过增援指令快速调动,利用高速护卫舰建立计划圈激活曲率航行支持。战斗前需检查舰载机储备和维修设备,战后及时补充关键载机如防空机或输出机。针对敌方舰船类型调整前排防御配置,例如能量武器可穿透护甲,需优先针对敌方装甲单位。
资源管理与联盟协作是长期运营的核心。工程舰采集效率受蓝图研究影响,建议优先升级仓库扩容与开采优化技能。联盟成员可共享矿区并协同防御,通过信息互通快速定位敌方弱点。封锁任务可用于刷取野怪经验,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消耗策略值。舰队行动轨迹需隐蔽,撤退时立即返回基地防止被追踪。
每艘战舰的武器系统均可个性化改造,模块装配需根据插槽限制和战略需求选择。科研基地通过资源投入解锁高级舰船,需平衡生产力与研究力的科技树升级。战斗技巧如伏击、封锁和游击战术需通过实战积累经验,地形利用和舰队速度差异可创造局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