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原则是优先满足基础资源生产与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第一层建议放置宿舍和储藏间,这两种设施无需常驻人员即可运作,既能解决初期人口与存储需求,又为后期改造预留空间。电力、水源和食物生产设施应集中布置在相邻楼层,采用三联房间设计以提高效率。电梯位置需保持单侧贯通,避免后期因通道阻塞导致重建。灾难防控方面,生产区域需分散高属性居民驻守,确保突发事件能快速响应。

中期规划需注重功能分区与人口控制。训练室应集中设置在中间楼层,便于居民属性提升后快速调配至对应工作岗位。人口数量建议控制在35人以下以避免死爪袭击,同时预留至少5万瓶盖用于60人口后的核电站升级。储藏室和医疗站等非生产设施可置于底层,减少对核心区域的干扰。核电站取代普通电站时需一次性完成升级,避免反复拆除造成的资源浪费。

后期布局调整需以对称性和扩展性为核心。采用S形上下交错排列大房间,灾难发生时居民可快速撤离。核电站、电梯、训练室等设施按大-中-大模式对称分布,既满足美观又提升操作效率。广播站和工坊等新增设施可替换初期闲置的储藏间或宿舍,确保改造过程不影响资源生产链条。所有建筑升级前需确认电力储备充足,防止因断电引发连锁灾难。

属性培养与装备管理是避免重建的关键支撑。居民1级时即需通过训练室和+7E装备达成17E属性,确保升级时获得最大血量成长。探险队伍需配置高AELP属性居民,并携带足量治疗针。生产类房间必须安排对应属性满级居民驻守,如电站配置高S属性人员。武器工坊和装备工坊应尽早建设,通过制造高品质装备降低防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