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分配是无尽的拉格朗日中决定战斗效率与资源采集效率的核心策略。合理的舰队配置需要综合考虑舰船类型、功能定位、移动速度以及战场环境等多重因素,而非简单堆叠高战力舰船。不同类型的舰船在舰队中承担着不同职责,只有通过科学编组才能最大化发挥整体作战效能。
战斗舰队通常分为主力接战队和输出舰队两种配置思路。主力接战队以能抗能打的舰船为核心,前排需配置不少于6艘防御型或半坦型舰船以形成互相掩护的阵型,中后排则选择高攻击高血量的巡洋舰或战列巡洋舰作为火力支撑。输出舰队则完全侧重攻击属性,采用高攻高速的舰船组成,利用游戏的首支舰队接战规则规避伤害,通过侧翼包夹实现战术优势。这两种舰队在移动速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主力队移速较慢适合正面推进,而输出队需要保持高速机动性。
资源采集舰队的配置原则与战斗舰队截然不同。工程舰应优先选择存储容量大的型号,并搭配仓库舰减少往返时间。中型工程舰携带载货型舰船能显著提升采集效率,但需注意工程舰编组不宜超过两艘,否则边际效益会明显下降。采集舰队必须配置适量护卫舰提供保护,但防御舰船数量应以不影响采集效率为前提。资源采集与基地产量需保持平衡,小型综合工厂和资源工厂升级到8级即可获得理想的资源产出。
特殊功能舰船的配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防空类舰船仅在敌方舰载机数量较多时编入主力舰队,维修船在中后期因治疗量不足往往被替换为输出舰船。高速拆家队由高攻城属性的舰船组成,专门针对敌方建筑实施游击战术。侦察舰在探索未知星域时不可或缺,但其自卫能力较弱需避免单独行动。每种功能舰船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关键在于把握投入战场的时机和搭配比例。
舰队移动速度是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属性。由于舰队整体速度由最慢的舰船决定,在编组时需注意速度协调。战列巡洋舰和航母等重型舰船建议通过增援方式加入战斗,避免拖累主力舰队机动性。高速舰队在包夹战术中能无视敌方前排直接攻击中后排目标,这种特性使得速度属性在某些场合比火力属性更具战略意义。合理规划舰队移动路线和接战时间,往往能弥补舰船质量上的劣势。
最终舰队分配方案不存在绝对标准,需要根据敌方配置、星系地形和战略目标动态调整。持续观察战报数据并分析舰船表现是优化编队的基础,同时要预留足够的资源应对突发战斗损失。理解每艘舰船的定位与特性,才能在有限的指挥值范围内构建出均衡而高效的舰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