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型的摆放位置直接影响战斗效果,但游戏本身并不支持手动调整舰队站位,系统会根据舰船类型自动分配前中后排。前排通常由防御型舰船(如护卫舰、驱逐舰)承担,中排放置输出型舰船(如巡洋舰),后排则安排辅助或远程攻击单位(如航母、支援舰)。理解这一机制后,我们可以通过编队策略间接影响阵型效果。
优化阵型表现,关键在于合理搭配舰船类型。比如在资源点争夺时,优先派遣高防御舰船作为前排吸收伤害,同时搭配中排高火力单位快速清场。采矿区域则建议混编工程舰与防御舰,避免被野怪或敌对玩家偷袭。舰队在曲速航行时无法调整编队,因此进入战斗前务必提前规划好舰船组合。
例如对抗野怪时,系统生成的中立1级基地是刷经验的理想地点,这类战斗需要前排足够坚固,否则维修成本会大幅增加。而玩家间的PVP更注重火力集中,中排舰船的输出效率比防御更重要。如果发现自动阵型被克制,可以及时撤退重组舰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采矿平台和战略要地是阵型发挥作用的重点区域。建立采矿平台能节省计划圈,同时为舰队提供10%-30%的采集加成,但需注意平台仅限同盟成员使用,容易引发冲突。连接高等级矿点时,建议用前哨站衔接基地迁移功能,虽然会牺牲采集效率,但能腾出工程舰执行其他任务。
增援后的舰队将从曲速航行变为普通航行,速度大幅降低,因此远距离作战时最好先派侦查舰定位,再让主力舰队曲速跃迁。平时多观察战略地图上的敌对势力动向,提前在关键路径布置防御舰队,能有效减少突发遭遇战的阵型劣势。